孙越崎-孙维的爷爷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送交者: HunHunSheng 于 2006-2-15, 20:08:12:

回答: the other one is even worse. who the heck is 孙越崎? 由 Enlighten 于 2006-2-15, 19:15:23:

30年代任焦作工学院校董会董事长、著名爱国人士,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孙越崎:1892 年出生,浙江绍兴人。30年代曾任中国矿业大学前身——焦作工学院校董会董事长。他是著名爱国人士、中国共产党的诤友、我国现代能源工业奠基人之一。 1949年前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资源委员会委员长、经济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局副局长、开滦煤矿总管理处副主任、煤炭工业部顾问、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名誉主席,是第二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或常委。

  孙越崎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1915年,他在上海复旦公学学习之际,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由于痛感国运之艰,遂改名越崎,以表达救国图强、务使中国越过崎岖而达康庄的决心。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以北洋大学学生会会长的身份,参与领导天津大中学校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并与直隶省长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因此被学校开除,后转入北京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不畏艰辛,深入酷寒荒凉的吉林边陲,创办了当时北满最大的穆棱煤矿(今属黑龙江鸡西矿务局)。

  1929年,他赴美国斯坦福、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并考察美、欧、苏联工矿企业。1932年回国后,他任国防设计委员会专员兼矿室主任、陕北油矿探勘处处长,领导了由中国工程师主持开发的第一个油矿——延长油矿。

  1934年后,任中外合资河南焦作中福煤矿公司总工程师、总经理,兼任焦作工学院校董会董事长。他非常注重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当时中福煤矿提供焦作工学院70%以上的经费。在对学生讲演中经常宣传工矿事业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他组织全体师生军训并进行军事演习。“七七” 事变后,他主持了焦作工学院内迁,亲自安排运输,将全校师生和教学设备、图书、仪器、标本及所需物品全部迁往后方,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西北工学院,为我国工矿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抗战爆发后,他力主将焦作中福煤矿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迁往后方,使之成为当时惟一内迁的煤矿企业。后来以此为基础合建了天府等4个煤矿,他兼任各矿总经理。为了缓解前线和后方极端严重的油荒,1941年3月,他受命组建甘肃油矿局,开发玉门油田,很快建成了我国第一座石油基地,生产当时大后方几乎 100%的石油,同时培养了大批人才,奠定了我国现代石油、石化工业的基础。为此,他于1942年8月被中国工程师学会授予金质奖章,当时被誉为“煤、油大王”。

   1948年10月,他以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兼资源委员会委员长的身份在南京资源委员会本部召集秘密会议,确定“坚守岗位、保护财产、迎接解放、办理移交”的方针,冒着生命危险,拒不执行蒋介石当面下达的拆迁工厂去台湾的命令,将近千个大、中型工矿企业及3万科技、管理人员完整地移交给新中国,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建立了历史性功勋。1949年6月,他辞去国民政府中的职务,后又策动了资源委员会驻国外贸易事务所起义,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复电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耄耋之年的孙越崎仍奋斗不已,多次奔波于大江上下、长城内外,为国家的建设和改革开放呕心沥血,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因此被中共中央领导誉为“诤友”。

  1992年10月,在他百岁诞辰之际,江泽民总书记亲切会见孙越崎。朱学范、程思远、卢嘉锡、钱伟长等著名人士倡议成立“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多年来,一大批能源系统的优秀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得到“基金”的奖励,获奖者中已有5人成为两院院士。1984年12月,孙越崎以92岁高龄参加学校在徐州重建的竣工典礼,并为学校题词:“第一流矿院培育第一流人才”。

  孙越崎先生生活朴实、两袖清风,办事果断、认真细致、锲而不舍,为人耿直、刚毅、诚恳,毕生追求真理,直到病危时,他仍关注祖国的振兴及和平统一大业。

  为了继承和发扬孙越崎的爱国敬业精神,他的家乡绍兴市政府投巨资建设的重点高中“越崎中学”和“孙越崎纪念馆”于1997年9月建成。李瑞环题写馆名,薄一波为纪念馆撰写前言。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